宏圣科威公司针对自身产业特点,定计划,降成本,全面激发生产活力。
1月价格下跌,临近年底,在建工程项目基本收尾或停工,市场成交下滑明显,下旬跌幅加大;2月价格上涨,库存低位,需求旺盛。2023年1-2月全省化肥销售均价最低为1月15日3332.67元/吨,最高为2月19日3408.9元/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价差76.23元/吨,涨幅2.29%。
预计3月全省煤炭市场价格将呈震荡偏强态势运行。1-2月全省钢材销售均价最低为1月8日4543.53元/吨,最高为2月26日4668.37元/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价差124.84元/吨,涨幅2.75%。预计3月全省钢材市场价格将继续呈震荡偏强态势运行。2023年1月在水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全省加强铁路运输能力,通过铁路运输煤炭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5%,保证了电厂煤炭日耗处于正常水平。今年全省集中开工的项目总投资预算同比大幅增长,制造业快速复苏,叠加专项债提前下发,下游需求将逐步启动,宏观利好带来的市场心态普遍谨慎乐观仍存。
(二)成品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分析一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为成品油价格提供成本支撑。同时全省还采取测土施肥、科学施肥、增大有机肥的用量等措施稳步推进化肥减量化,促使化肥供应得到保障。正值重要会议召开之际,产地安检力度加大,对整体市场情绪有一定提振,市场煤价格不会大降。
煤矿事故发生后,主产区有安检力度加强趋势,产量下降不明显。虽然临近淡季,但重点电厂和沿海电厂日耗高位运行,库存加快消耗,后续需重点关注电厂日耗变化,以及非电行业采购情况。一旦进入四月份,电煤消费濒临消费淡季将到来,大江南北气温明显回升,电厂展开机组检修,需求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见顶回落,即使有非电采购,但也很难扭转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产地方面,虽大集团上周外购价格调涨,但整体市场已经下行,抛货的增多,需求减少;下游刚需用户对现有煤价一压再压,预计煤价将至本周末。
预计三、四月份,环渤海港口煤价保持在1050元/吨,涨跌幅度100元/吨上下震荡运行。目前,上下游紧密联动,长江二港、需方接货速度放缓,货盘增多,环渤海港口连续一周降价,且降幅有所扩大。
正值春季用煤淡季,电厂依靠高库存和充足的长协做保障,对现货拉运保持刚需采购,促使环渤海港口煤价在合理范围内震荡运行。远期来看,随着基建项目及工业企业开工率的提升,下游采购需求正在缓慢释放,水泥行业即将全面复工,后期还要看水泥的需求否出现大幅新增。短期来看,随着天气转暖,民用电负荷回落;叠加工业用电尚未完全发力,煤炭市场将出现不温不火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钢铁、水泥等非电企业开工率均有回升,开始陆续入市采购,导致市场货盘量尚可,海运费维持弱稳状态。
但市场也有利好消息,二月份,制造业PMI 52.6%超出市场预期,景气度继续回升,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明显。制造业PMI分项环比全面上行并基本回升至荣枯线以上,其中,生产量、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和进口涨幅较上月上行,显示了制造业总需求开始回升。综合分析,疫情扰动大幅消退及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经济修复已有体现;叠加建筑业继续高景气托底经济,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可期,带动对工业用电负荷的拉升。上周开始,煤价重回下行通道,终端在阶段性采购结束之后,观望情绪再度升温,采购拉运热情有所消退,需求释放明显减少
01宏观经济分析1.世界经济增速继续回落。2023年应该是世界供应链重构、煤炭资源国际间再平衡的一年,在市场内在调整机制的作用下,煤炭进口大概率出现恢复性增长,后期,蒙煤、俄煤进口量还会逐渐增加,尤其是俄罗斯煤炭,受俄乌冲突影响,周边欧洲国家禁止俄煤输入,出于地缘政治关系考量,中国一定会逐渐加大俄煤进口力度,预计2023年俄罗斯煤炭进口量会继续增加;2022年,蒙煤进口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年进口量在3115万吨,但与疫情前水平相比尚有14%的差距,国内外疫情已缓解,2023年进口量仍有增长空间;中澳关系在今年巴厘岛G20峰会期后逐步解冻,2023年中澳经贸往来将缓慢回暖,澳洲煤炭进口恢复也值得期待。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2》认为,根据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剔除新冠疫情突发影响,适当考虑极端天气,未来三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在5%左右。2023年世界经济应该是比较艰困的一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9%,比2022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减量全部来自动力煤,煤炭进口量缩减主要受疫情、价格等因素影响。自2020年国内粗钢产量突破10亿吨以来,全国钢产量呈小幅回落之势,不论从需求角度还是政策导向判断,2023年国内钢产量仍将在10亿吨上下波动,基本上没有大幅增长空间,炼焦煤需求将受到抑制。2022年,全国煤炭产量完成45.6亿吨,同比增长10.5%,其中山西煤炭产量13.07亿吨,同比增长8.7%;内蒙煤炭产量11.74亿吨,同比增长10.1%,煤炭主产区产能显著释放。在世界局势动荡、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及夏季持续高温干旱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国际国内资源供需严重错配,动力煤市场价格总体表现为波动上行;国际货币紧缩叠加下游钢材市场持续低迷,国内炼焦煤市场总体呈现冲高回落、震荡下行走势。02市场需求分析1.受房地产市场拖累,钢材需求增长空间不大。美国2022年3月份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已累计加息450个基点,预计这种持续加息至少延续到一季度,与此同时,多数机构预测美国经济2023年将陷入衰退,紧缩货币的政策效果可能会在下半年显现出来,包括煤炭在内的大宗产品价格会承受一定下行压力。
发达经济体的总体增速下降至1.2%,远低于2022年的2.4%。03资源供给分析1.煤炭产能继续释放,国内供给仍有增长空间。
预计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8.9-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5%-5.7%。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煤炭产能在8900万吨左右,全年煤炭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俄乌冲突事件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其对煤炭市场的短期扰动不可忽视但不会改变市场长期运行格局。3.政策面对市场的调控力度不减。
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要求,2023年全国所有在产煤炭生产企业均纳入保供范围,电煤合同签约量高于去年,5500卡下水煤合同基准价675元/吨,引导煤炭价格下行意图明显,政策调控之下,后期动力煤市场价格逐步向长协价格靠拢是大概率事件。2023年市场的基本判断: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缓解,煤炭价格整体呈现波动下行趋势,但炼焦煤与动力煤市场走势仍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运行特征。2022年以来,国内房地产行业加速调整,一些主要指标,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商品房销售增速、房屋新开工面积等均呈现趋势性下滑且跌幅持续扩大,但有些指标的跌幅已明显收窄,预计2023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有望触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为5.2%,比2022年回升2个百分点。
另外,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7.7%,尽管2023年外部经济环境仍比较严峻,但中国经济有望走出谷底,步入温和增长的轨道。同时,基于国内产能持续释放及国际资源供给预期增加,资源供应紧张程度有望明显缓解,也不支持煤价持续维持高位运行,后期国内煤炭价格总体上呈波动下行走势,尤其是动力煤高位运行的基础已经松动。
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在目前房价仍处高位的条件下,指望国内房地产市场快速大幅反弹是不现实的。依据上述分析,综合判断2023年煤炭市场:全球流动性收缩叠加经济下滑将给包括煤炭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带来较大下行压力,国内煤炭市场将从供需偏紧转向基本平衡,乃至阶段性宽松演变。
2022年国内煤炭市场总体较好,但下半年以来炼焦煤市场与动力煤市场走势出现明显分化。得益于科学的防控政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总体可控,国内经济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2.国内经济止跌回升,但增长相对温和。尽管近期动力煤市场价格出现了短期调整,但目前价格水平仍处在较高水平,且后期面临着传统需求淡季,但保供政策短期仍不会放松。中电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2022年国内煤炭进口量2.93亿吨,同比减少3100万吨,降幅9.6%。
2.经济增速换挡,电力需求温和增加2.经济增速换挡,电力需求温和增加。
另外,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7.7%,尽管2023年外部经济环境仍比较严峻,但中国经济有望走出谷底,步入温和增长的轨道。2022年国内煤炭市场总体较好,但下半年以来炼焦煤市场与动力煤市场走势出现明显分化。
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在目前房价仍处高位的条件下,指望国内房地产市场快速大幅反弹是不现实的。在世界局势动荡、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及夏季持续高温干旱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国际国内资源供需严重错配,动力煤市场价格总体表现为波动上行;国际货币紧缩叠加下游钢材市场持续低迷,国内炼焦煤市场总体呈现冲高回落、震荡下行走势。